跳转至

Lecture 4. 树

二叉搜索树 Binary Search Tree

搜索树是一种支持 search get-min get-max insert delete predecessor successor 等动态集合操作的数据结构。

搜索树可以当作字典,也可以当作优先队列。

二叉树三种递归遍历方式

由于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拥有两个子节点,所以,二叉树有以下三种 递归 的遍历方式(还有非递归的层次遍历)

  • 中序遍历:左根右(inorder)。BST 的中序遍历产生的序列是单调的!伪代码如下。
  • 先序遍历:根左右(preorder)
  • 后序遍历:左右根(postorder)

三种遍历方式都是 $\Theta(n)$ 的。

二叉树可以用链表实现。每个节点除了 key,还包含左右儿子和父节点(如果不存在则 NIL)。只有根节点的父节点是 NIL。

BST 性质

对于二叉搜索树,各种操作的效率与树高有关。对于完全二叉树,效率最坏 $\Theta(\lg n)$。但是最坏情况下树退化成一条链,复杂度变成最坏 $\Theta(n)$。

二叉搜索树当中,对于每个节点 $x$,设 $y \in x.l, z \in x.r$,都满足:$y.key \leq x.key \leq z.key$。也就是说,左子树当中所有节点都小于等于根,右子树当中所有节点都大于等于根

此外,CLRS 当中认为根节点的深度是 0。 如下图,CLRS 认为这棵 BST 的高度是 $2$。

然而,根节点如果选取不当,则可能导致不平衡,树高增长到 $4$:

BST 的各项查找操作

查找指定元素

Search(x, k) 表示在根是 $x$ 的子树当中查找键值 $k$ 的元素的指针。效率 $O(h)$。

递归的版本比较好写,也可以写非递归的版本,常数小一些。以下是两种伪代码。

查找最大最小值

最大值就一路向右,最小值一路向左,效率 $O(h)$。

代码就一个 while

查找前驱和后继

这里的前驱和后继,都是指 中序遍历 产生的序列上的前后相邻的节点。

中序遍历是「左根右」产生的,因此它 单调。如果一棵 BST 当中所有的键值互不相同,那么一个节点的

  • 前驱(predecessor)就是比他小的最大节点
  • 后继(successor)就是比他大的最小节点

最简单的办法就是,执行中序遍历,把序列搞出来,然后再从这个序列里面线性或者二分的去找当且节点,然后得到前驱后继。但是这个效率太低了。

分析(以查找后继为例)
情况一:有右子树

如果这个节点具有右子树,那么它的后继结点,就是右子树当中的最小值。

直接调用 get-min(x.r) 即可获得后继。

情况一:无右子树

如果这个节点不具有右子树,它仍有可能具有后继结点:

  • 它如果是父节点的左儿子,那么它的父节点就会比他大。此时它的父节点就是后继。
  • 如果它是父节点的右儿子,虽然它的父节点没它大,但是它的父节点可能属于它的太太太太太爷爷的左子树,于是它的父节点大不过它的太太太太太爷爷,从而有可能它的太太太太太爷爷比它大,是它的后继。

再结合中序遍历左根右的特性,这种情况下,$x$ 的后继是:位置最深的,左儿子是($x$ 自己或 $x$ 的祖先)的 $x$ 的祖先

如下图,从 $13$ 自底向上(寻找满足要求的深度最深的),它的所有祖先节点 $x$ 当中,第一个是 $x.fa$ 的左儿子的 $x$ 是 $x=6$。于是,$13$ 的后继就是 $6.fa = 15$。

伪代码

效率是 $O(h)$ 的。

YYF 感觉这个 else 用了个 y,反而画蛇添足不太好理解。不如改成:

TREE_SUCCESSOR(x)
1 if x.right != NIL
2   return TREE_MINIMUM(x.right)
3 else
4   while x.fa != NIL and x.fa.left != x
5     x = x.fa
6   return x.fa

BST 的插入与删除操作

插入和删除会影响原先 BST 的结构。需要保证插入或删除之后,树依然满足 BST 的性质。

插入操作比较简单(插到合适的叶子上,结构肯定没有影响),但是删除操作需要调整结构。

插入

插入的元素,一定会成为新的叶子

示例

带有颜色的路径表示插入过程走过的路径。深橙色表示要插入的元素最终能够确定的位置。

插入的过程可以用递归的方式描述:

  1. 首先与根节点比较。$13>12$,因此现在移动到右子树。
  2. 再跟当前的根节点比较,$13<18$,移动到左子树。
  3. 再跟当前的根节点比较,$13<15$,还是移动到左子树。
  4. 再跟当前的根…欸,不对,现在这棵树是空的。那就插在这儿了!

效率 $O(h)$。

伪代码:将 $z$ 插入到 BST $T$ 中

然而,CLRS 当中给出的伪代码是非递归的,常数小一些:

  • 以下代码用 $x$ 表示当前走到的节点(从根开始),不断更新
  • 直到 $x = NIL$ 表示走到空树(递归边界),开始处理
  • $y$ 一直用于备份 $x$。因此,当 $x \leftarrow x.lr$ 后,$y$ 就是 $x.fa$
  • 由于 $z$ 要插入到当前空树的位置,所以 $z.fa \leftarrow y$
  • 由于 $z$ 是叶子,所以 $z.lr = NIL$(这在伪代码中没有体现,因为我们假设插入前的 $z$ 的各个指针都是 NIL)
  • 最后用条件语句更新一下 $z.fa.lr$ 也就是 $y.lr$(判断 $z$ 是 $y$ 的左儿子还是右儿子)。对于特殊情况(树空,$y$ 不存在),把 $z$ 当作树根。

删除

删除操作有点麻烦,因为需要维护树的结构,保持 BST 的性质。

分析

删除节点有三种情况:

  • 要删除的节点是叶子——那就直接删掉他,然后父亲丧子!
  • 要删除的节点有一个孩子——那就把他删掉,孙子变成了爷爷的儿子!
  • 要删除的节点有两个孩子——哎呀太麻烦了。不想学了。

每个要删除的节点 $z$,总共有五种可能的情况(00D、01D、10D、111、110):

  • 没左儿子(0XD):
    • 没右儿子(00D)
    • 有右儿子(01D)
  • 有左儿子(1XD):
    • 没右儿子(10D)
    • 有右儿子(11X)
      • 右儿子是后继节点(111)
      • 右儿子不是后继节点(110)
方案:没左儿子、没右儿子(00D)

它是叶子。直接删掉。更新父亲的指针。

方案:没左儿子、有右儿子(01D)

用右儿子替换掉 $z$,更新父亲的指针。

方案:有左儿子、没右儿子(10D)

用左儿子替换掉 $z$,更新父亲的指针。

方案:有左儿子、有右儿子(11X)

考虑 $z$ 的后继节点 $y$。由于两个儿子都存在,所以 $y$ 一定在右子树当中。由中序遍历的性质可知,这个后继节点 $y$ 一定不会拥有左儿子,可能拥有右儿子。

  • 如果后继 $y$ 不是 $z$ 的直接右儿子,就先 $y \leftarrow y.r$,然后 $z \leftarrow y$
  • 如果后继 $y$ 是 $z$ 的直接右儿子,就直接 $z \leftarrow y$

总之,后继 $y$ 要变成新的根

如果 $y$ 是 $z$ 的直接右儿子(111)

把 $z$ 的左儿子变成 $y$ 的左儿子(原本不存在),然后用 $y$ 替换 $z$。记得修改 $z$ 的父节点指针。

如果 $y$ 不是 $z$ 的直接右儿子(110)

最麻烦的一种情况。概括起来说,就是 $y$ 的右子树替换掉了 $y$,然后再用原先的节点 $y$ 替换节点 $z$;详细来说,就是(课件这个示意图太麻烦了,不要管他):

  1. 从 $z$ 的右子树当中,删掉后继结点 $y$(它没左儿子,可能有右儿子,很好删)
  2. 从某个地方新建一个 $y$ 节点
  3. 把 $z$ 的右子树(以 $r$ 为根)抽出来,作为 $y$ 的右儿子(图中)
  4. 把原先 $z$ 的左子树(以 $l$ 为根)抽出来,作为 $y$ 的左儿子
  5. 此时 $z$ 已经是个叶子了。把以 $y$ 为根的子树替换掉节点 $z$(图右),结束。

伪代码:从树 $T$ 中删除节点 $z$

由于删除操作涉及到「子树移动」操作,所以需要一个 Transplant(T, u, v),把以 $u$ 为根的子树,替换成以 $v$ 为根的子树。注意,这里的 $v$ 可以是空树。

移植操作的效率是 $O(1)$。

注意这里的指针修改只涉及 $u.p.left$ 或 $u.p.right$,并不包含 $v.left$ 与 $v.right$,因为 $v$ 的子树是一起移动过来的

然后是删除操作的伪代码,效率 $O(h)$:

注意,$y$ 本身是不可能有左儿子的。而 $y$ 替换掉 $z$ 之后就有左儿子了,所以执行 Transparent(T,z,y) 之后要更新一下 $y.left$ 的信息。类似地,$y.right$ 替换掉 $y$ 之后,新的 $y.right$ 也要做出相应的修改。

前两种情况只需要移植不需要手动修改其他指针。后两种(俩儿子)需要手动修改指针。

红黑树

BST 的各项操作都是 $O(h)$ 的,但最坏情况下一棵 BST 可能退化成链,那么每次操作就都是 $O(n)$ 的。

红黑树也是一种 BST,但可以避免退化成链。红黑树确保没有一条路径会比其他路径长出两倍,因而是近似于 平衡 的。因此红黑树的各项操作,时间复杂度都是 $O(h) = O(\lg n)$。

红黑树的每个节点,除了 $key$, $left$, $right$, $p$,还新增了一个 $color$。红黑树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黑色哨兵(sentinel)节点 $T.nil$,表示根节点的父节点以及所有叶子节点,除了 $color$,它的其他四项属性可以等于任意值。这个哨兵节点对于红黑树的边界处理很方便。在红黑树的代码实现当中,所有的 NIL 都用 T.nil 替换。

红黑树可以有三种表示方式。图一比较原始,图二把所有的 $NIL$ 替换成了 $T.nil$,图三省略了所有的哨兵,关注核心部分。

红黑树基本性质

红黑树除了满足 BST 的基本性质,还满足以下五条红黑性质:

  1. 每个节点都具有一个颜色,要么红色,要么黑色
  2. 根节点是黑色的
  3. 每个叶子节点(T.nil)是黑色的
  4.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色的,那么它的两个子节点,必须是黑色的
  5. 对于每一个节点,从它到子树中每个叶子节点的简单路径上,黑色节点的数量都相等

定义 黑高(black height) $\operatorname{bh}(x)$ 表示节点 $x$ 出发(不含),到任意一个叶子节点的简单路径上,黑色节点的个数。红黑树的黑高等于根节点的黑高。

证明:红黑树的高度不超过 $2\lg(n+1)$

首先证明:任意节点 $x$ 的子树中,至少包含 $2^{\operatorname{bh}(x)}-1$ 个非 nil 节点。当 $x$ 是叶子(nil),高度为 $0$,显然成立;再考虑高度非零的情况,它的子节点的黑高要么是 $\operatorname{bh}(x)$ 要么是 $\operatorname{bh}(x)-1$。注意,由于红黑树的叶子 nil 是填满了所有位置的,所以每一个节点高度非零的节点都一定有且仅有两个子节点。所以每个 $x$ 的子节点的子树当中,至少包含 $2^{\operatorname{bh}(x)-1}-1$ 个非 nil 节点,于是 $x$ 的子树当中包含的非 nil 节点的个数就至少是 $2 \times \left(2^{\operatorname{bh}(x)-1}-1\right) + 1 = 2^{\operatorname{bh}(x)}-1$。

设整棵红黑树的高度(根节点的高度)是 $h$。根据性质四,从根节点到任意叶节点的简单路径(不包含根本身)上,至少有一半是黑色节点,即 $\operatorname{bh}(T.root) \geq \frac{h}{2}$。而根节点的子树当中非 nil 节点的个数恰好是 $n$,也就是说,$n \geq 2^\frac{h}{2}-1$。

上面这个式子移项再取对数,可得 $\lg(n+1) \geq \frac{h}{2}$,即 $h \leq 2\lg(n+1)$。

因此红黑树的各项查找操作(只读)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$O(h) = O(\lg n)$。对于插入和删除其实也是 $O(\lg n)$ 的,但是麻烦一点,后面再说。

旋转 rotation

研究红黑树的插入和删除之前,先研究一下,BST 的旋转操作。

旋转分为左旋右旋,且操作之后仍然保持 BST 性质,如图。

左旋就是把当前根节点 $x$ 的右子节点(非 nil),旋到上面去。右旋就是把当前根节点 $y$ 的左子节点 $x$(非 nil),旋到上面去。

对于左旋

  • 把 $x$ 的右子树换成 $y$ 的左子树,随后视情况更新 $y.left.p$
  • 把 $y.p$ 换成 $x.p$,随后视情况更新 $x.p.left$ 或 $x.p.right$ 或 $T.root$
  • $x.p$ 更新为 $y$,同时 $x$ 成为 $y.left$

对于右旋

  • 把 $y$ 的左子树替换成 $x$ 的右子树,随后视情况更新 $x.right.p$
  • 把 $x.p$ 换成 $y.p$,随后视情况更新 $y.p.left$ 或 $y.p.right$ 或 $T.root$
  • $y.p$ 更新为 $x$,同时 $y$ 成为 $x.right$

代码跟左旋是对称的(呼唤所有的 x、y 以及 left、right),这里就不放了。

旋转操作的性能

由于只涉及到指针的修改,所以是 $O(1)$ 的。

插入

红黑树的插入操作 RB-INSERT(T, z 与 BST 的插入非常类似:

  • 所有的 NIL 改成了 T.nil
  • 给新插入的节点新增了两个 T.nil 作为叶子
  • 把插入的节点的颜色弄成 红色
  • 为了维持红黑树的性质,最后调用了一个 RB-INSERT-FIXUP

那么,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,红黑树的性质可能会因为什么而遭到破坏?

修复红黑性质

由于插入的是红色节点,黑高一定不会受到影响。那么唯一可能影响红黑性质的情况就是,插入的节点的父节点也是红色(代码当中体现为 while (z.p.color == RED) {})。

看图研究。

  1. 以开始刚把 $z$ 插入进去,它和爹都是红的,不行。他爹是他爷爷的左子节点,他叔叔是他爷爷的右子节点。他叔叔竟然也是红的。这时候(爹跟叔叔都是红的)就应用代码的 case 1:爹跟叔叔都改成黑的,爷爷改成红的。然后 $z=z.p.p$ 跳上去两格
  2. 现在的 $z$ 跟他爹又都是红的,还得继续修!不过这时候他叔叔是黑的了。这时候(爹红叔叔黑,自己是爹的右孩子),应用代码的 case 2:先 $z=z.p$ 跳一格,然后对 $z$ 左旋,然后(这时候 $z$ 已经变了)爹改成黑色,爷爷改成红色,再给爷爷执行右旋
  3. 现在的 $z$ 跟他爹依然都是红的,又要继续修!现在(爹红叔叔黑,自己是爹的左孩子),只需要爹改黑,爷爷改红,然后爷爷右旋
  4. 过程中可能把根作为爷爷给改成红色了,那最后再赋回黑色就好了
修复的代码

代码前半段与后半段高度对称(所有 left、right 互换)

插入操作的性能

首先 RB-INSERT 的前半部分跟之前 BST 的插入没什么变化,所以是 $O(h)=O(\lg n)$ 的。那么主要分析修复过程的效率。

  • 对于 case 1,由于每次循环后都执行 $z = z.p.p$,所以 case 1 执行循环次数最多是 $O(h)=O(\lg n)$ 级别的。
  • 一旦执行了 case 2 或者 case 3 的代码,由于把爹改成黑的了,所以循环会就此终止。
  • 因此修复过程也是 $O(\lg n)$ 的。

因此,红黑树的插入操作是 $O(\lg n)$ 的。

删除

不考。